2019谈球吧·年4月失信风险警示报告
信息来源:网络    时间:2024-10-20 19:04

  谈球吧本月通过大数据舆情系统共归集有关媒体传播量较高的失信案例204件,主要涉及电信网络、虚假广告、非法集资、侵犯知识产权、法院判决不执行、套路贷、不合格产品等行为。

  基于对失信案例的统计分析和媒体相关报道,电信网络呈现犯罪手段高科技化,犯罪行为集团化、国际化,赃款流动快速化,对象精准化、定向化的特点。犯罪分子还会紧跟社会热点,精心设计骗术,针对不同群体量身设计、步步设套,使人防不胜防。老年人、在校大学生、公司财务人员、个体户等人群为电信网络行为的主要受害群体。本报告归纳了有关媒体报道的常见47种手法,建议公众充分识别类似骗术,妥善保管个人及企业信息,培养良好的支付习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发现被骗后及时报警并采取补救措施。

  虚假广告失信行为主要表现为失信主体采用假冒性、夸大性、误导性用语进行宣传。保健食品、药品及医疗器械等领域是虚假广告的重灾区。本报告提醒消费者选择产品时警惕虚假广告常用关键词,不要盲目相信宣传内容,注意查看相关产品说明书,通过官方媒体多方查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产品,发现问题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并依法维权。

  近期广大考生即将进行高考。同时,据有关媒体预测,汽车类消费即将成为市场关注热点。本报告建议公众注意并提前防范高考期间可能高发的替考、销售虚假答案、谎称可帮助录取、仿冒正规大学等各类行为和汽车金融消费服务相关失信行为风险。

  4月份,通过大数据舆情系统对主要媒体曝光的失信案例进行监测,共收录归集有关媒体传播量较高的失信案例204件。从失信主体来看,失信主体为企业的有161件,占比78.92%;失信主体为自然人的有35件,占比17.16%;失信主体为社会组织、政府及事业单位的有8件,占比3.92%(见图1)。

  从失信行为类型看,4月份失信案例主要涉及电信网络(7.35%)、虚假宣传/虚假广告(5.39%)、非法集资/集资(4.90%)、侵犯知识产权(4.90%)、法院判决不执行(4.90%)、不合格产品(4.41%)、套路贷(3.92%)、骗保(3.43%)、刷单刷评/刷单炒信(2.94%)、伪造材料证明(2.94%)等行为(见图2)。

  从收录案例所涉事件主体的地域来看,4月失信案例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河南等地区,以上五个地区合计占比达57.07%。

  电信网络是指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与传统犯罪相比,电信网络有非接触式犯罪、对象不特定等特点,危害性更大。为增加欺骗性,不法分子还会紧跟社会热点,精心设计骗术,针对不同群体量体裁衣、步步设套,使人防不胜防。

  日前,深圳龙岗警方成功打掉一支涉医网络犯罪团伙,抓获嫌疑人30名。初步核查涉案金额逾千万元。

  据警方和媒体披露的消息,涉事公司深圳市山水医疗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水公司”)是一个由线下转移到线上的“网络医托”窝点,其作案手法与3年前导致魏则西死亡的事件如出一辙。山水公司首先通过对精神类疾病常见搜索关键词进行竞价,获取在百度搜索结果的推荐位置,再通过虚假包装治疗技术、医生的专家身份,将自己伪造的“三甲”医院排在搜索结果前两位。当患者点击网站链接后,假扮专家通过“免费咨询”,利用“话术”引导患者到自己旗下的医院、外包科室中就医。然后在治疗过程中捏造、夸大病症,收取高昂的检查、治疗费用,使用假药、高价药等,谋取高额的不当钱财。

  山水公司线上所谓的“医生”,实际上是一群中专以下学历的员工冒充。每成功诱骗一个患者到旗下医院就诊,员工能拿到100元,同时还按每名病患的治疗费的1%获取提成。

  新华社近日报道,深圳市反电信网络中心接到多起冒充微信客服警情。骗子以需要“实名认证”为由,诱使事主点击木马链接,骗取信息,最后套走验证码,导致被盗刷。

  家住深圳市罗湖区的邵先生收到这样一条来自95017的短信:“根据规定,您的微信需实名认证,今日24点前未认证将停用所有功能,为避免给您带来不便,请登录XX网址进行认证。”邵先生信以为真,登录了短信中的网址,并按提示填写了自己的身份证资料、卡号、密码以及验证码,随后发现所填里的钱分三笔被转走,被骗共计9738元。

  深圳市反电信网络中心表示,此类手法在2018年10月份就开始出现,利用虚拟微信客服号码“95017”发送包含虚假钓鱼网站的短信,欺骗事主点击木马链接。反中心提醒,切勿点击不明网页链接,更不要填写社交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密码等涉及财产安全的重要信息;目前微信并没有进行所谓的“二次实名认证”。

  一是犯罪手段高科技化。嫌犯借助信息化、智能化的计算机、电话等设备,通过互联网服务器,使用、网络电话等技术手段,利用伪基站批量群发短信、拨电话,利用改号软件将主叫号码修改为银行、电信运营商、公安机关等机构的官方号码;利用钓鱼网站模拟银行门户网站钓取重要信息;利用声音处理软件对电话外呼语音进行加工等。其技术手段日新月异,令受害人防不胜防。

  二是犯罪行为集团化、国际化。实施电信网络的多是犯罪团伙,内部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境内外勾结连锁作案。犯罪团伙往往在境外设立窝点和租赁服务器,组织一批人员专门拨打电话和群发短信等,另一批外围人员负责转取赃款,背后还有一批人员为平台提供技术服务。

  三是赃款流动快速化。受害人从银行转账汇款到犯罪分子账户,资金到账往往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实施成功后,嫌犯会在资金到账的第一时间,通过网络银行进行赃款转移,分解到众多银行账号中后迅速提现。若受害人未及时发现受骗,很难在提现前采取冻结支付等控制措施。

  四是对象精准化、定向化。近年来,犯罪分子以群发短信等方式实施“广泛撒网”式的行骗手段正逐渐向“一对一”定向式演化。在实施之前,犯罪分子已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了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包括: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并据此实施。在首次拨打受害人电话时,不法分子即主动说出其掌握的信息,以博取对方信任。或者针对受害人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剧本的骗术,因其设计场景更贴合受害人的现实需要,故更易取信受害人。例如,不法分子获取到某金融消费者信用卡透支欠款即将逾期的信息后,向其发送还款提醒短信,诱使其登录钓鱼网站输入敏感信息,进而盗转资金。

  近年来电信网络的受害人群逐渐呈现从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群体向中青年、高学历、高收入人士蔓延的特征:

  一是在校大学生。大学生易成为网络刷单、兼职类侵害对象。这部分群体虽然具备一定网络知识,但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容易被各类性的虚假信息迷惑双眼。

  二是公司财务人员。财务人员易成为冒充熟人、领导类型的侵害对象。一些受害公司由于财务制度不够健全,转账前未经必要审核程序,通过网络聊天软件办公,容易被骗子乘虚而入,导致公司资金被骗。

  三是孕妇与宝妈。此类人群易成为网络理财、网络购物的侵害对象。在家待产或带孩子的妇女群体,想利用空闲时间为家里承担些经济负担,容易中网络上打着网络理财、购物客服等名义行骗的圈套。

  四是个体户。此类人群较易成为网络的侵害对象。试着从网络上用于资金周转,被网上所说“无抵押”“免利息”等诱人字眼吸引,从而被骗。

  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提示信息和媒体报道,近年来电信网络花样不断翻新,场景多变。重点提醒公众警惕以下常见手法。

  犯罪分子冒充熟人发短信谎称换新手机号,或盗取熟人的QQ、微信帐号和密码,冒用熟人的昵称和头像,冒充该QQ、微信账号主人,编造“患重病、出车祸”等急需用钱理由,诱骗受害人汇款转帐。

  犯罪分子通过搜索财务人员QQ、微信群,以“会计资格考试大纲文件”等为诱饵发送木马病毒,或非法途径获取财务人员个人姓名、电话、单位、职务、上下级关系等,再对这些信息分析研判出财务人员老板的QQ、微信号码。长期潜伏在会计QQ里了解公司进出账、老板语气等,进而再冒充公司老板加会计QQ,以在出差开会等理由,模拟老板语气编造更改合同,伪造老板个人账户的收款记录,向财务人员发送转账汇款指令,要求财务人员汇款到犯罪分子控制账户,实施。

  犯罪分子在微信朋友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一旦骗取购货款则失去联系。

  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朋友圈里,引起善良网民转发,实则帖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

  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商家套取完足够的个人信息后,即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

  犯罪分子盗取商家公众账号后,发布“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可从中赚取佣金”的推送消息。受害人信以为真,遂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后发现上当受骗。

  犯罪分子在互联网上留下提供服务的电话,待受害人与之联系后,称需先付款才能上门提供服务,受害人将钱打到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当事人因情况紧急便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

  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即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目的。

  犯罪分子冒充三星、索尼、海尔等知名企业名义,预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通过信件邮寄或雇人投递发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犯罪分子以“我要上春晚”“非常6+1”“中国好声音”等热播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节目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连环,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或者是不法分子扮演“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角色,制作所谓“逮捕证”“通缉令”“传票”进一步迷惑和恐吓受害人,骗受害人说涉嫌洗钱、贩毒、拐卖儿童,或者法院有传票、信用卡透支、医保卡被冒用等。然后打着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的幌子,迫使受害人一步步掉进陷阱里,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实施。

  犯罪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部分租客信以为真将租金转到犯罪分子卡上。

  犯罪分子虚构事主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当事人往往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账户。

  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子女或老人突发急病需紧急手术为由,要求事主转账方可治疗。遇此情况,受害人往往心急如焚,按照嫌疑人指示转款。

  犯罪分子冒充通信运营企业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或直接播放电脑语音,以其电话欠费为由,要求将欠费资金转到指定账户。

  犯罪分子冒充广电工作人员群拨电话,称以受害人名义在外地开办的有线电视欠费,让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补齐欠费,否则将停用受害人本地的有线电视并罚款,部分人信以为真,转款后发现被骗。

  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或是订单、物品或物流出现问题,予以双倍补偿,要求购买者提供号、密码等信息,实施,或通过向受害人发送虚假网址、恶意二维码、填写银行账号、密码及验证码,或缴纳保证金、手续费,盗取受害人的信息及钱财。

  犯罪分子事先获取到事主购买房产、汽车等信息后,以税收政策调整,可办理退税为由,诱骗事主到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将卡内存款转入骗子指定账户。

  犯罪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受害人填写好淘宝账号、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即被划走。

  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犯罪分子通过报纸、邮件等刊登可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的广告,一旦事主与其联系,犯罪分子则以“手续费”“中介费”“保证金”等虚假理由要求事主连续转款。

  犯罪分子群发短信,以事主消费,可能个人泄露信息为由,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连环设套,要求将中的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套取银行账号、密码从而实施犯罪。

  犯罪分子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毒品为由,称其涉嫌洗钱犯罪,要求事主将钱转到账户以便公正调查,从而实施。

  犯罪分子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需要签收但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需提供详细信息便于送货上门。随后,快递公司人员将送上物品(假烟或假酒),一旦事主签收后,犯罪分子再拨打电话称其已签收必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或黑社会将找麻烦。

  犯罪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钱、制贩毒等犯罪,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

  犯罪分子冒充民政、残联等单位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困难群众、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其提供号,然后以资金到帐查询为由,指令其在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将钱转走。

  犯罪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向某个银行帐户汇入存款,由于事主正准备汇款,因此收到此类汇款信息后,往往未经仔细核实,即把钱款打入骗子账户。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以无抵押、无需担保、低利率为诱饵。利用受害人急需用钱的心理,一旦事主信以为真,对方即以预付利息、缴纳保证金等名义实施,反复要求受害者汇款,待诱骗成功后,便失去联系。

  犯罪分子冒充各类收藏协会的名义,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交纳评估费、保证金、场地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帐户。

  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诱骗购票人员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

  犯罪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所述冒充熟人身份,并声称要来看望受害者。随后,编造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等理由,向受害者借钱,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内。

  犯罪分子先获取事主身份、职业、手机号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加以伤害,但事主可以破财消灾,然后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

  犯罪分子针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拨打电话,称能提供考题或答案,不少考生急于求成,事先将好处费的首付款转入指定帐户,后发现被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

  犯罪分子群发信息,称可复制手机卡,手机通话信息,不少群众因个人需求主动联系嫌疑人,继而被对方以购买复制卡、预付款等名义骗走钱财。

  犯罪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陆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

  犯罪分子通过专门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再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错误原因,买家一次性付款变成了分期付款,每个月都得支付相同费用”,之后再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则实施资金转账。

  犯罪分子利用门户网站、旅游网站、百度搜索引擎等投放广告,制作虚假的网上订票公司网页,发布订购机票、火车票等虚假信息,以较低票价引诱受害人上当。随后,再以“身份信息不全”、“账号被冻”、“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事主再次汇款,从而实施。

  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在ATM机上粘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诱使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向广大群众发送网银升级、10086移动商城兑换现金的虚假链接,一旦受害人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进一步实施犯罪。

  犯罪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投资理财公司名义搭建虚假股票、期货交易平台,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称有内幕消息并通过互联网、QQ、微信和今日头条等客户端以“美女”“股神”“分析师”身份进行推荐股票和虚假贵金属交易,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走势,获取事主信任后,又引导其在自身的搭建虚假交易平台上通过高杠杆加高频交易购买期货、现货,从而骗取事主资金。

  犯罪分子拨打电话谎称受害人手机积分可以兑换智能手机,如果受害人同意兑换,对方就以补足差价等理由要求先汇款到指定帐户;或者发短信提醒受害人信用卡积分可以兑换现金等,如果受害人按照提供的网址输入号、密码等信息后,银行账户的资金即被转走。

  犯罪分子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不法分子冒充商家在网上发布信息广告,称帮助卖家,可从中赚取佣金。犯罪嫌疑人为取得受害人信任,在前一、两单中按规定返钱,让受害人尝到甜头,引诱受害人多刷单,刷大单,在接下来刷单时,“商家”却在退款时说刷单“超时”“系统故障”退不了款,需要再刷单才能返款。受害人按照对方的要求,连续刷单汇出了多笔钱,总额达几千、几万、十几万不等,联系“商家”被拉黑,这时发现受骗。

  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提示信息和媒体报道,提醒公众密切关注媒体报道和网络曝光的案件,全面了解近期出现的作案手法,对电信运营商通过短信推送的安全提示信息,以银行及公安机关通过网站、公众号不定期发布的风险防范要点,认真研读并牢记,并提醒家人亲友提高警惕,避免财产损失。

  一是妥善保管个人及企业信息。很多手段以获取受害人的隐私信息为先决条件和必经步骤。因此,从源头杜绝隐私外泄对于避免财产损失至关重要。所以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应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职务等重要信息;保管好个人账户信息,不将身份证照片或号码保存在手机中。在相关网站输入账号、手机号码、查询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前要谨慎核实域名真实性,不点击可疑链接,不连接来历不明的无线网络,不扫描非正规渠道获取的二维码,谨防钓鱼陷阱。谨慎链接公共Wi-Fi,安装正版手机安全软件,避免被、泄密等风险,实现安全连网。

  二是加强账户安全管理。提高银行账户安全性。给自己的账户上好“锁”。例如,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设置复杂性较高的密码;不在任何网站上设置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不向任何人透露或转发短信验证码及其他形式的动态密码;单独设立小额独立银行账户,用于日常网上购物、消费。保管好相关复印件、睡眠卡、交易流水信息。聊天内容涉及财务,一定要格外注意,平时使用QQ也需要格外注意安全。企业自身要健全财务制度,需要用钱时,最好不要通过QQ等网络工具和会计沟通;开通账户资金变动通知短信,发现账户资金异常变动立刻冻结或挂失;网上银行操作时,最好手工输入银行官方网址,防止登录钓鱼网站。

  三是培养良好的支付习惯。接到熟人通过短信、微信、微博、QQ、邮件、语音等形式发送的转账请求,或询问、网银密码等重要信息时,要通过视频或电话核实确认;陌生人或长期失联的“熟人”要求汇款时,须保持谨慎多方求证,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银行、电信运营商等机构咨询;如确需向对方转账,应尽量选择次日到账方式,事后再次核实,如有异常及时申请撤销;具有移动支付习惯的,应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支付产品,并下载安装正版应用软件;避免在与移动支付软件绑定的中存放过多资金,分散和锁定风险。

  四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受害人风险意识薄弱是多数电信网络最终得逞的直接原因,而从根本上防范还是要做到不贪婪、不轻信。要警惕网络上各类标榜“低投入、高收益、无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切勿盲目追求高息回报;不要随意在网络上办理和信用卡,不交纳保证金,如有需要请到正规的银行办理。由于刷单等本身就是一种违规行为,求职者不要轻信网络上“高佣金”“先垫付”等兼职工作,不要轻信没有留固定电话和办公地址的招工广告。不要点击以图片、视频等为饵的诱导链接,这样往往会激活手机中的病毒木马,从而被远程盗取资金。另外,170、171等开头的电话号段经常被骗子所利用,这些号段来电一定要提高警惕。

  五是做好事后补救措施。首先,事发之后应该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详细告知骗子的银行账号、电话等相关信息。其次,申请撤销转账。人民银行规定,除向本人同行账户转账外,个人通过ATM等自助柜员机转账的,发卡行在受理24小时后办理资金转账,个人在24小时内可向发卡行申请撤销转账。最后,保存好相关证据,如转账凭证,包括:ATM机转账凭条、手机银行(网银)转账截图、银行流水单。与骗子联络的相关凭证,包括通话记录截图、电话通话详单、短信、微信、QQ聊天记录截图等其他与案件相关的证据资料,用于对犯罪嫌疑人量刑以及追缴赃款。

  近年来,虚假广告乱象屡禁不止、泛滥成灾,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虚假宣传等问题投诉合计达到83081件,占消费者总体投诉的比例接近11%,而且相比于2017年有所增长。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购物之前去小红书App浏览“种草笔记”,已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小红书App中有普通用户及明星达人对产品使用情况的经验分享,但这些“种草笔记”也可能是商家的套路,只要给钱,产品无论是否进行过测评都能上“种草笔记”。

  记者调查发现,电商平台代发小红书的业务非常普遍,中介团队会根据产品进行润色、图片拍摄,然后分发给达人们,图文配好就能以“亲身体验”的角度写出来。在笔记发布后,中介还会继续对评论进行维护,并留下购买地址,方便产品推广。中介团队会根据粉丝数多少来确定价格。其中,1-2万粉丝的达人们,直接发产品推荐的费用要300-600元一篇,看图写文的费用在700-1000元。7-10万粉丝的小红书达人,推广费用一次1万,大V合作费用55万。而普通人发一篇产品推荐,只需50元。中介还普遍建议采取粉丝少的“素人”+粉丝上万的“达人”一起进行投放,效果更好。

  2019年以来,小红书App的运营公司已经收到了6张罚单,被处罚的原因就包括了违反广告法发布虚假广告。小红书官方微博发布也声明称,2019年1至3月,小红书反作弊技术团队处理涉及黑产账号138万个,作弊账号38万,作弊笔记121万篇。

  中国网财经报道,近日微信朋友圈有不少人在推广一款“神奇”的艾灸液,号称能够治疗多种疑难杂症。这款名为“晟勋艾郎中艾灸液骨痛冷敷凝胶”的包装上显示,该产品用于关节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肿胀的冷敷理疗。但在晟创生物山东晟勋艾郎中艾灸液官网看到,厂家对产品功效大肆宣传,称“艾灸液骨痛冷敷凝胶对急性运动性扭损伤疼痛、肌肉韧带肿胀、扭腰岔气、肩周炎、肌筋膜综合征、陈年复发后遗症疼痛等均有意想不到的神奇疗效;对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纤维炎及退行性变、膝关节滑膜炎、梨状肌综合征、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都有不可低估的疗效;对疑难无名疼痛、各种肿瘤骨转移痛、如CT检查不易显影的软骨滑膜炎、妇科乳痛、疱疹后遗征神经痛等都是疗效非凡的。”同时,官网对于骨痛冷敷凝胶的宣传用语还包含了“快速让你的疼痛无影无踪”“用药当晚就见疗效”“击败一切风湿骨病”“其疗效比一般的外用药好数倍”等词语。

  媒体调查发现,骨痛冷敷凝胶由山东晟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并由延安万历药业生产,其产品备案号为陕延械备20160004号,属于医疗器械产品。而根据《医疗器械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出现使用“保证治愈”等有关保证性的断语,以及可能使人得出使用做广告的产品可以使疾病迅速治愈、身体迅速康复的印象或结论的语言、文字、画面、形象。同时,晟创生物经销商表示,骨痛冷敷凝胶是纯中药成分,但是该产品包装并未显示含有中药成分的字样。此外,晟创生物和延安万历药业2017年以来曾多次因涉及虚假广告等问题被处罚。

  2019年4月,共归集媒体披露的虚假广告相关案例11件,涉及企业主体10个。从事件发生地区来看,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以上两地企业数量分别占总数的50%和20%(见表1)。

  从涉及行业看,本月归集的11个虚假广告案例主要分布在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占比达40%。(见图5)。

  一是假冒性虚假。包括伪造产品及服务,骗取邮购预订、现场购买或中介服务费用;假冒他人名义、商誉和形象等,以消费者、患者现身说法等形式,用虚构的人物、事件和经历证明商品或服务的效果;未获得专利证书的商品谎称已取得专利证书,以各种荣誉欺骗;使用虚构或不具法律效力的资料、统计数据、调查结果、检测报告等宣传产品及服务等。

  二是夸大性虚假。主要表现为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超出了主管部门核定的范围进行夸大宣传。随意夸大产品或服务的功效,如药品广告夸大功能主治范围,保健食品广告内容超出有关部门核定的保健功能范围,虚夸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违反科学规律,明示或暗示“包治百病”“药到病除”“根治”“安全无副作用”等;对产品销量进行排名,对市场占有率以及评优获奖情况作夸大表述等;使用极端化用语,如使用“最大”“最佳”“最好”等;使用与科学定律相悖的广告用语。

  三是误导性虚假。即利用广告偷换概念,误导公众。利用对产品进行排他性的宣传,如“首创”“独家经营”“同类产品最低价”等词语;滥用公众人物作形象代言,以消费者、患者或专家身份对公众介绍商品服务和特点、效果等;地产广告故意模糊概念,用车程表示距离、用效果图替代实景图等来虚假宣传;摘抄、引用有关报道、鉴定时忽略关键要素或未注明必需的附加条件,断章取义,违背原意。

  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提示信息和媒体报道,提醒消费者重点注意防范以下几类产品的相关虚假广告风险:

  一是不要将保健食品用于治疗疾病。保健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保健食品不具有治疗功能,不要相信保健食品广告中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宣传,更不要将保健食品用于治疗疾病。应依据保健食品的功能及适宜人群,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并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切忌盲目购买和使用。

  二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保健食品。选购保健食品要到正规的商场、超市、药店等经营单位购买,认清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并索要或销售凭据。

  三是警惕保健食品虚假广告常用关键词。保健食品不能宣称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虚假广告中出现夸大产品功效的类似词语时要提高警惕。法律法规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及其对应的常见虚假广告宣传表述见表2。

| 首页 | 关于谈球吧 | 新闻中心 | 产品展示 | 健康养生 | 招商加盟 | 技术优势 | 联系谈球吧 |

ICP备案:渝ICP备2023002341号 Copyright © 2010-2025 谈球吧(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